自由時報今天報導,隱身在台元科技園區的中資企業挖角我國人才,有5人遭起訴。
而台元,因為並非是政府管理的科學園區,有哪些公司行號登記在那裡營業,一直都沒有如同竹科、南科等公開透明,也因此的確有許多資金來源不明的公司在那裡伺機而動。
今天的報導,讓我想起先前前立委黃國昌與財訊聯合揭露的科學城物流,即將被染紅的事件,特別請辦公室做一個懶人包,讓更多人了解我國對於中資,在制度上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。
因為直到今日,投審會也只有輕輕地說,目前中資企業並未收購完成,也未主動申請,所以能調查的事情不多;而當初讓科學城物流原本是公股持有過半,如今為港資持有過半的華航,也遲未說明當初股權交易的程序是否完善。
議題是殘忍的,時間一久,沒有人注意,就沒有推動的動力。
然而問題仍然存在,而後果也會不斷地發生,例如在台企業的技術、人才和營業秘密的外流。
從這件事情,其實就會發現公股持有過半的公司,公股出脫持股時有沒有什麼其他的審核機制;投審會雖然是審查中資來頭的機關,但投審會的目的同時也要建立良好投資環境,吸引外資來台,這之間要如何平衡?
這些問題,需要被關注,尤其是科技重鎮的新竹。
扮「僑外資」隱身台元科技園區// 中資挖我人才 起訴5人
https://ec.ltn.com.tw/article/paper/1468500
黃國昌影片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cfor2016/videos/4138019822918134
財訊報導:
https://www.wealth.com.tw/home/articles/32887